东风总装厂:光荣交棒 精神永续——凝结一座城市的时代记忆

  如果不是走进其中亲身感受,你很难想象,这个由芦席棚演进的东风公司总装配线,创造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奇迹。

  1970年,原二汽人用榔头和台钳,在这个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第一辆军用越野车。

  自此,不断推陈出新的车型源源不断地在这里走向下装配线,开往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到今年6月,这座生产车间共装配汽车五百万辆!

  见证了半个世纪的荣耀与辉煌,见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成长为“中国卡车之都”,这是东风和十堰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但这座城市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记忆不会中断,新的希望也由此肇始——

  雄鹰直视苍穹,振翅欲飞。行走在十堰市车城路,那座高大的铜塑鹰雕,总是那么引人注目。

  今年84岁的黄宗汉老人是第一代东风人,也是东风总装厂的第一代建设者。1969年,33岁的黄宗汉带着爱人贾淑琴和5岁的儿子黄安炯,从长春一汽支援二汽建设,来到十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主要是做描图和设计工作,参与总装厂的前期建设。

  工人们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一条山沟一个厂,27个工厂都以代号命名,分布在二十多条山沟里。总装厂的代号是43号,人们称之为四三厂。二汽生产的汽车都需在这里装配下线。

  黄宗汉一家当时住在芦席棚里。他说,当时办公条件差,他们几个搞设计的没有办公桌,就在床铺上画图纸。

  “1970年,第一辆汽车就是从芦席棚搭建的地摊式厂房里下线的。”黄宗汉回忆说,当时十堰还未通电,建设者们便在夜晚挂上一盏盏马灯,在芦席棚里开发制造汽车。

  当年,二汽人用榔头和台钳打造出第一辆军用越野车——EQ240,这款车以马力大、速度快、轻便灵活、视野开阔等特点而闻名,是我们国家生产的第一代军车中的重要车型。

  1971年6月10日,总装配线在厂房内试装车成功。当年7月1日,第一条生产线首次试装汽车,由此结束了二汽“摆地摊”组装汽车的历史。

  随着第一辆军车下线,东风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谱写了中国汽车工业一曲曲华彩乐章。

  1978年,二汽调集5吨载重车和2.5吨越野车各1000辆,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一战成名,被誉为“英雄车”、“功臣车”。

  他在这里见证了十万辆、百万辆、五百万辆汽车下线,再到今天的天龙,车越来越高级。“可以说,我是眼看着东风公司一步步做大做强的。”王忠自豪地说。

  在东风猛士车原总工程师孙铁汉看来,长春一汽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十堰二汽则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汽车的历史。

  记者日前走进总装厂装配一线车间,这里生产设备已全部搬离,没有了往日的机器轰鸣。下线口“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的牌匾,见证着这个生产线曾经的功绩与辉煌。

  当日11时28分,在总装厂装配一线,随着当日最后一辆东风天锦VR鸣笛下线年建设完成的东风公司第一条生产线——装配一线完成历史使命。

  陪同我们进厂采访的夏胜涛,2010年至2011年担任总装厂党委书记,他说,这条生产线分多钟装配一辆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东风车在这里装配下线年代国家最先进的生产线。

  它也是一道风景线。随着东风车畅行全国,总装厂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东风公司的一扇窗口,接待了无数国内游客和外宾,“没到总装厂,就不敢说到了二汽。”

  凡是到东风汽车公司视察的,都会到装配一线参观。在工厂的一面荣誉墙上,贴满了前来视察的各级领导的照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来厂视察,极大地鼓舞了东风人振兴祖国汽车工业的热情。

  采访中,正好遇到57岁的孙福东,总装厂装备管理科管理员。他是东风二代,6岁时随父亲从长春来十堰,16岁就来工厂上班,在这里已经坚守了41个年头,是工厂的最后一个留守者。

  孙福东还记得总理来厂视察时的细节。那天,他正好当班,但是岗位离视察路线比较远,只见走过来,不停地向装配线的员工挥手致意,几次想走到工人中间来问候,但是为了安全,在工作人员地婉言劝阻下,总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1993年,湖北省开启工业旅游试点,东风总装厂成为湖北工业旅游的发源地。为此工厂专门安装了空中观光走廊,这样参观生产互不干扰,随着游客的增多,现场的员工也慢慢习以为常。

  1985年,第30万台东风汽车下线万台汽车下线,实现了年产量十万台的目标,也成为了世界上卡车产量最多的企业之一。1992年,生产东风牌汽车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改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企业名与产品的名字实现一致。

  迈入新时代,在工业4.0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背景下,东风商用车淘汰落后产能,升级制造工艺,东风总装厂也完成历史使命,于6月28日起,所有总装业务搬迁到十余公里外的现代化西坪工厂。

  东风总装厂现已更名为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由原来的一条装配线发展为目前的十条装配线。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总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东风作为国际化的央企,必须顺应趋势,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

  2011年9月,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建成,装配八线月,装配十线日,装配一线搬迁到西坪装配十线,至此,车辆工厂整体搬迁宣告完成,结束了“一厂两地”的生产模式。

  “这里的一切慢慢的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线岁的雷向明在装配一线年,离开了工作了半辈子的老厂,他感慨万千,“东风要发展,自己也要进步。”“要让老一线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新十线生根开花,再续辉煌。”

  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装配十线车间副主任霍震环说,“一线关停,大家都很舍不得。但这是改革发展必然趋势,标志着东风商用车淘汰落后产能、升级制造工艺、打造高效现代化工厂又迈出关键一步。”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十堰市茅箭区的西坪新厂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车间内,机器簇新,工人精神情况饱满,电脑操控,生产工序自动传输,一辆辆新车次第下线。

  十线车间副主任贾洁琼介绍,装配十线是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全系列车型装配线万辆,采取N型三段式布置,工艺总长度443米,可以生产全品系的车,首次采用地拖链和板链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可大幅度的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消除困难作业。在智能化方面,工业手机、大屏终端进行员工作业指示,大幅度的提升装配效率,实现装配零差错。在自动化方面,悬架型螺栓自动拧紧,设备参数自动传输、自动设置、自动上传。在信息化方面,采用电动定扭工具,重保件信息适时采集,信息化作业指示,全过程扫描控制。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装配一车间主任张来军表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正以加快建设“商用车制造国际化标杆工厂”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朝着打造商用车行业领先新优势目标奋力迈进!

  对于个人来讲,五十年正值盛年,年富力强;对于一座城而言,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座城,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记忆,这正是我们不断告别走向未来的意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欧亚 关前裕 通讯员 寇华鑫 付琼)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联系我们